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

國際觀?

其實我長久以來對於台灣年輕世代比較在意的事情是"國際觀"這件事。

所謂國際觀,不外乎:英文要學好,留意國際新聞,更甚者有出國讀書、工作等等。OK,我承認這都是增加國際觀或國際視野的方式。當然啦,之前也有人認為國際觀不需要英文好

嗯,說真的,英文不好,我不知道你國際觀要怎麼好,我說真的。

為什麼英文不好就不會有好的國際觀?除了英文是一個你接觸國際很重要的工具,不管是聽說讀寫,更重要的是,學習外國語言的過程,包括英文,就是一個把自己的心"謙卑地"從自己的國家往外國開放的歷程。英文學習不容易我明白,我GRE、TOEFL到TOEIC通通都考過,有夠痛苦,考到都生病了。那為什麼要學?我是華人,21世紀不是華人的世紀嗎?全世界用中文的人口最多,為何不叫老外學中文認識我?

這就是國際觀很重要的一個潛概念:謙卑。你要放下自己國家的認同身段,去用開放的心去認識其他國家,不管是歐美日,還是中國大陸,還是東南亞等等。

語言除了是工具,也是你學習尊重外國人事物的開始。一來就算翻譯很方便,但是英文不好,對於英語系的資訊吸收你就是慢一步。第二是你連英文都不願意下功夫,我不認為還有甚麼語言你願意下功夫。

(英文很重要,英文很重要,英文很重要,所以說三遍)

回到前面提的"謙卑"的概念。國際觀是甚麼?就是你的眼睛與心胸更廣,更開放,不會只用台灣人的眼睛去衡量外國人事物。如果沒有這種謙卑,就會變井底之蛙。你沒有讓自己的心開放,你就算出國讀書,也只是喝過洋墨水的井底之蛙罷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我們下一個楊德昌在哪裡?

吳慷仁登陸了。 關於他登陸的理由有很多,有一個原因是在台灣拍片題材限制很多。很多台灣人不能接受這個論點,但是靜心而論,雖然台灣號稱自由民主,但是能夠拍的戲劇真的很少,我們大概頂多時裝劇這類的,你說台灣要拍古裝、武俠等電影或戲劇,先不提文化上中國元素的問題,光是場地跟服裝遠遠不能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