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

我在校刊社的日子(2)

在進入校刊社後................我發現,要學要做的遠比認知中,像楊照"迷路的詩"裡頭的文藝青年多太多太多了。

以編一張4版全開的報紙,從企劃、撰稿、編排、印製,每一個步驟都是挺費時間的工作。


我在完成一學期的基礎編輯教育,就在大一下加入第一次的雜誌與報紙的編輯工作。基本上,我們社團由60%國文系與40%非國文系(大部分是化學系,其他是工教、特教與英文),經過各方的考量與個人專長評估,我被排入雜誌的教育版的執編與報紙的文藝版執編。

順道一提,我們的階級由高至低是總編、主編(企劃編輯)、執編(執行編輯)。當執編不就最老就是最菜,因為那種大四的"筆魔",通常給個電話,談好字數,時間到就看到一疊稿紙放在社辦....... 

負責教育版,雖然枯燥,但不代表沒有創作空間。因為以前在雄中為了準備聯考,作文重視論說文的寫作。因此拿到學姊吩咐的字數,討論完主題後,成為一個"文字輸出機"並不是太難的事情。同時也可以針對自己有興趣的教育主題針砭一下時事。雖然字數很多,但沒有花太多時間。

至於報紙的文藝版,則感受到那些國文系學姐的文字功力。什麼叫有魔鬼附在筆上,真的見識到了.......


當時S君跟我們說:也許文字的功力不強,沒關係,我們學理工的,編輯的功力好就行。(基本上,我不大清楚學理工跟編輯功力有任何統計上的連結........),當時的自己倒是花了滿多了時間寫了一篇小品散文,談談生活跟感情,有的沒的。

順道一提,當時的編輯工作剛好介於非資訊化-資訊化的交界。我們學校屬於資訊科技較不那麼方便的地方。


當年我們寫稿可是用稿紙.....我們大概是末代的稿紙編輯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我們下一個楊德昌在哪裡?

吳慷仁登陸了。 關於他登陸的理由有很多,有一個原因是在台灣拍片題材限制很多。很多台灣人不能接受這個論點,但是靜心而論,雖然台灣號稱自由民主,但是能夠拍的戲劇真的很少,我們大概頂多時裝劇這類的,你說台灣要拍古裝、武俠等電影或戲劇,先不提文化上中國元素的問題,光是場地跟服裝遠遠不能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