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比較過日本跟越南的軍事博物館後,今天來比較新加坡 跟日本吧!
其實說到旅行,有一個不算嚴重,卻很重要的問題就是:廁所。香港的公廁,大部分並不怎麼理想,越南的就更糟,有些觀光景點的公廁連水龍頭都沒有。
一個國家公廁的整潔代表著一個國家整潔的程度。如果公廁乾淨,那這個國家就是乾淨的國家。
新加坡 跟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。這兩個國家的公廁乾淨到沒話說,日本地鐵公廁也許還沒有一百分,但是也比台鐵台北站乾淨。新加坡 更沒話說,所有地方都是乾乾淨淨。
不過,日本的乾淨,跟公德心與民族性有關。我用日本的公廁,鮮少遇到有人正在打掃;可是我在新加坡 用公廁,鮮少沒遇到有人在打掃。更延伸來說吧,我在日本的街道不常遇到垃圾桶,也不常遇到清道夫;相反的,我在新加坡 每幾步路就一個垃圾桶(而且沒有半滿),隨時都有人在打掃街道。因為街道被打掃的很乾淨,你想丟垃圾也捨不得亂丟。
日本跟新加坡 正好反映兩種思維:日本強調自律,相信每個人會控制的好自己,所以儘管垃圾桶不多,但是還是很乾淨;新加坡 則是相信人都會有惰性,覺得清潔的維持不能單方面靠人的自律,因此寧可動用大量的資源來清潔環境。在台灣的人,因為受日本影響比較多,所以認為日本的整潔是高度公德心的表現。這一點我絕對贊成,這就像德國地鐵採取榮譽制的售票方式一樣,必須一個國家的公民素質高到某個程度才行。
但是談到新加坡 ,與其說他們用法制規定來達到環境的整潔,或是說老百姓"怕"政府才會整潔,不如說新加坡 "了解"人性。他們知道其實要求華人為主的社會搞的像西方先進國家不容易,那就乾脆方便老百姓丟垃圾。如果到處有垃圾筒,如果垃圾桶都沒有爆滿,幹麻亂丟垃圾?
同樣地,我們常常在希望我們的人民可以有日本人的公德心,我們能不能另一種思考:如果丟垃圾方便,到處有垃圾筒,而且垃圾桶都不滿,這樣是不是讓大家更不願意亂丟垃圾?同樣地,如果期待一種烏托邦式的道德水平不容易,那麼何不順著人性去找另一種處理問題的方式?
不過說實在話,走在日本的街道,的確比在新加坡 街道自在多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