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

幸福失能症

最近跟一個朋友聊起婚姻與家庭的話題。

我們聊到最近台灣結婚率跟生育率下滑。我開玩笑地說,我覺得台灣會因為生育率過低而亡國。不過我跟朋友都在想,為何生育率降低,連結婚率也跟著下降?

當然,經濟因素是個問題。一個流傳在我們這個年齡層的謠言:夫婦月收入沒有超過5萬,別想生小孩;月收入沒有超過8萬,別想生第二個小孩。那目前照顧一個小孩,保母加上有的沒的又要多少錢,還有長大後要學有的沒的.......

那如果單純結婚不生小孩,首先,一開始決定不生小孩的話,基本上要走入婚姻的可能性就會下滑,那一旦結婚,買房子要多少錢,辦場婚禮要多少錢,蜜月要多少錢........這樣算一算,一個工作五年的上班族青年男女這幾年的存款幾乎花光光(在沒有家人的支持下)

因為要花太多錢了,所以不生了。順便連婚都不結了。

可是換個角度來說,我們父母輩、祖父母輩,他們比我們更窮。甚至他們的生活比我們更動盪。不過他們還是走入婚姻,也生了小孩。那是否我們應該思考,因為經濟因素不生小孩,是不是只是個藉口?

我們這一代的朋友,基本上在台灣物質環境最豐裕的1980年代長大,大多數的人不大知道飢餓是什麼,就這樣慢慢進入青壯年時期。可是在我們快結束學業生涯,或是剛進入社會的時期,剛好整個社會因為政治、經濟的因素發生了很多的變化。因為很多的變化造成集體性不安全感。

因為不安全感,所以反而失去面對婚姻與家庭的能力,儘管原本是有面對問題的能力。

就某種角度來說,因為不相信明天會更好,因為不相信未來會更安穩。因為有太多的不確定性,然而,跟我們上一代比起來,我們又更失去面對挑戰的韌性與勇氣。

於是我們也失去掌握幸福的能力。

倒不是說,人一定要結婚生小孩才是應該要走的路。而是我們都失去對幸福的信仰,所以選擇原地遮蔽。

我忽然想到之前在東南亞漂泊時,聽到的一個現象。有一個台商跟我說,他會想繼續在越南紮根,因為他覺得這邊的朝氣與活力都是台灣比不上的。我當時覺得懷疑。

不過,我發現這個國家,再小的城市幾乎都有一條婚紗街;到處都是與結婚相關的產業,包括婚紗、婚禮包辦、筵席等。等我結束旅行,回到台灣後,發現大家多在討論<送行者>、<父後七日>。生命事業也變成一種新興事業,開始理解那個台商跟我說的話。

也許,我們都是對於幸福失能的一代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前進越南停、看、聽

海外工作這幾年變成一個新鮮名詞,幾年前外派中國大陸是大宗,這幾年外派越南的職缺也多了。十五年前,大概也只有台塑比較出名。現在又多了很多鞋廠、樹脂、紡織大廠。 如果真的決心想要來越南發展職涯,下面幾點必須先想清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