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台灣開始流行四個字:公平正義。
我不知道公平正義的定義是什麼。也許有,不過總覺得在這個紛亂的世界裡,只要不順我意,就是沒有公平正義。大家都在講公平正義,可是卻越來越覺得,講公平正義的人,往往是不在乎公平正義的人。
講到公平正義,我不由得想到李光耀講過的一個故事。
把新加坡打造的極為成功的李光耀,其實在年輕時候,被左派思潮影響很深。同時他在英國時的老師本身也是社會主義的支持者。後來李光耀回新加坡後,還有訂閱一些左派社團的雜誌,像"費邊社"的刊物。
後來,李光耀某次在雜誌裡看到一篇文章,說好的學者應該要去差的學校任教,這樣才符合"資源公平"的原則。李光耀很不能認同。因為這樣一來,對於用功努力考上好學校的人,跟真正用心努力的學者都不公平。這樣違反社會上一般的原則,就是努力的人有果實吃。
這是<李光耀回憶錄>上冊裡的一個小故事。因為這樣,李光耀再也不去看這類的刊物。
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,對於"公平正義"四個字感到困惑,對於朱學恆整天鼓勵年輕人做夢的正確性感到懷疑,對於政客與媒體的言論沒有信任。我想,應該有人要對這些事情保有理智的問號吧!
年輕人大學畢業就該高薪嗎?好學校的資源應該稀釋嗎?我們應該去補助某些族群,或是剝削某些族群嗎?
如果你和我一樣,對這些問題有問號,或許,可以想想李光耀當初的往事。有時候,我們現在感到紛亂的問題,也許多年前已有智者找到答案。
想想李光耀,也許你會發現,我們一直在找尋的答案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