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

那些年,我搞垮的總編(III)

在我正在處理跟山本的專訪時,我跟我的編輯群們同一時刻依舊進行原本安排的專題。

教育版的話,主要探討網路與科技對教育的影響;文學版,編輯菅野學妹要做她拿手的女性主義;生活版的話,編輯藤井學妹想做資訊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,並且想趣味性的描寫。

雖說我們這個主題是跟新世紀有關,可是當我們第一時刻得知學校方面不打算出紙本校刊時,我們的失落超乎想像。因為按照校刊社的傳統,每個人最驕傲的就是在畢業時拿一本有印有自己名字與文章的校刊。可是這樣一來,看到自己的文章跟看到bbs的po文沒兩樣。

後來我們遇到一個問題:主編們想寫的不一定是文字編輯們拿手的,所以必須找資料來寫;但是這樣又容易流於抄襲;同時,在做比較深度的文字運用,又要顧慮到符合讀者口味。因此,和所有的編輯們腦力激盪,只為了一個好刊物呈現給大家。

這次編校刊有了兩個花絮:一個是昔日的畢業校友投稿政治文,當然依政治不沾鍋的我,當然就壓稿不發了。另一個是某位足球隊的成員,po了一篇抗議文,抗議我們校刊沒報導每天在操場上練球的球隊(那我是不是連籃球隊、OO隊都報導?)。讓我發現原來連小小的學校,特別的人事物還滿多的。

那web版的校刊出刊後,有沒有引發迴響呢?沒有。剛開始我們把網址公告在各系各班板上,一開始計數器的確有直線的攀升;但是,三天後,我每天看,計數器只有增加1----換言之,每天只有總編我在看自己的「韋柏版」的校刊..................

後來我畢業後回高雄實習,曾接到校刊社學妹菅野跟藤井諮詢編輯的細節。不過後來一直沒聽到下一期的校刊(網路也一直掛我這一期好久)。當兵時,在網路上看到以前校刊社「白沙青年社」已易名為「編輯研究社」,一切都成為過去。

我其實經過那麼多年,回頭看我當總編的日子,我心裡有愧,除了沒有讓我的成員們得到應有的收穫與福利,我覺得其實我欠他們一個感謝,包括副總編倖田、教育版的怡子、文學版的菅野、生活版的藤井、文學獎版的惠美子、攝影師丹尼斯等,我覺得如果有機會,應該好好的對你們說聲謝謝。我想這樣的機會應該是沒有的,我只能在每個回憶的夜裡,祈禱你們不論是在教育崗位上,或是任何的職場上,都幸福平安。

(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我們下一個楊德昌在哪裡?

吳慷仁登陸了。 關於他登陸的理由有很多,有一個原因是在台灣拍片題材限制很多。很多台灣人不能接受這個論點,但是靜心而論,雖然台灣號稱自由民主,但是能夠拍的戲劇真的很少,我們大概頂多時裝劇這類的,你說台灣要拍古裝、武俠等電影或戲劇,先不提文化上中國元素的問題,光是場地跟服裝遠遠不能跟...